為什么我們即使知道吃過之后胃肯定會難受,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吃下一條巧克力?是什么驅使我們在大快朵頤之后,還是無法控制想要吃的欲望?健康狀況,其實在食物碰觸舌頭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。是時候在古印度的飲食智慧中檢視一下,我們是否在渾然不覺中荒廢了美食的能量呢?
食物,把自然的智慧帶進體內
身體的營養智慧
阿育吠陀古籍把消化的過程比喻成在火焰上進行的烹飪。當消化之火旺盛時,我們的身體會充足地吸收營養并去除廢物。最終,正常工作的消化系統利用我們吃的食物,賜予頭腦和身體營養與福佑,保持身體所有系統的平衡狀態,賜予個人生命的榮光與活力。如果消化之火虛弱,沒有被徹底消化的食物就會形成黏稠、有毒的物質。它們積存在身體出現失調的地方,它阻礙人體內部智慧的流動。這將以各種形式出現,如關節處的鈣沉積、動脈斑塊、囊腫和腫瘤等。而舌苔過多、口臭、感官遲鈍、抑郁、神志不清都是消化毒素的出現征兆。
純凈身心飲食小貼士
避免消化毒素形成的方法
1,需要多喝水(溫熱或常溫)
2,不在深夜吃東西
3,吃新鮮食物,依照季節烹飪適宜的有機水果和蔬菜(避免轉基因食品)
4,利用有加熱效用的食物和香料促進消化之火,如姜和黑胡椒等
5,每餐前半小時吃一片薄薄的鮮姜,灑上少許檸檬汁和鹽,也是很有效的偏方
水,流動的健康充電站
阿育吠陀醫學認為水能夠增強記憶力,使人覺醒,甚至達到思想意識的提升。配合日常飲水以草藥和香料,還可以更好地調節我們的能量類型。
關于水的印度養生醫學
有目的的飲水非常重要。人體的含水量大約是75%,眾所周知,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是身體健康的關鍵。阿育吠陀醫學認為水能夠增強記憶力,使人覺醒,甚至達到思想意識的提升。和現代西方健康醫學的觀點一致。每天保持7~8杯水的水分攝入,對于去除體內毒素保證生命能量的順暢流動是十分必要的。阿育吠陀醫者建議我們加熱飲用水,使水和火元素相互作用,這樣能保證體內消化之火的能量穩定,冰涼的水對消化系統有害,因為它會使消化之火冷卻衰弱。古印度健康理論認為,熱水才是人類健康的甘露。但要注意的是阿育吠陀行醫者不鼓勵飯前、飯中和飯后立刻的過多水分攝入。因為過多的水會熄滅消化之火。在進餐時,保持胃中1/3食物、1/3水、1/3空氣才是最理想的。
水合“風”的平衡水
滋潤、水養風型能量所在的下部消化道
配方:把3片薄荷葉、1/2茶匙藥屬葵根,放入開水中,放置一會,水溫不燙時即可飲用。
冷卻“火”的平衡水
火型能量過于活躍時需要緩和
配方:把1/4茶匙茴香籽、2個薔薇花蕾、1個丁香放入2夸脫的開水中,用2個杯子翻倒混合液,至室溫即可飲用。
解毒“土”的平衡水
冰冷是土能量的特點,需要溫暖來化解
配方:把3片九層塔葉、薄薄的2片鮮姜、1/4茶匙孜然粒、1/2茶匙茴香籽放入開水中,趁水溫或燙的時候小口喝下,這也是溫和的消化輔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