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揚格大師 | 正確的瑜伽態度
2015年03月09日
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,
你是否也準備為自己的瑜伽習練和工作生活,
制定一些新的計劃和目標呢?
或許,艾揚格大師的這幾點建議和解答也能幫上你的忙。
根據帕坦伽利的《瑜伽經》,瑜伽體式不僅能祛除身體的不平衡感,同時也會讓思想、智識和意識合為一體,在體內均衡流動,讓智慧得到延展和加深。最后,在身體的各個部位,通過自我提醒,讓身體意識到自己的存在。
我遇到很多這樣的學生,他們在練習體式時發現自己的身體兩側很不平衡。比如左腿的柔韌性比右腿差了很多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?該如何調整呢?
我認為,如果一個人在練習體式的時候,無法面對自我對身體部位的碰觸與關注,那他的責任就是,讓神我(Self)完全自由的流動,與身體在廣度、深度和寬度都達成和諧狀態。如此一來,練習者便需要集中注意力,通過觀察和研究另外一條腿在進行鍛煉時所表現的協調和靈活,來查明這一條腿的缺陷和問題。對于不同的習練者,問題會有差別地存在于身體的任何部位,為了研究這些缺點,我們要培養觀察的能力以及調整適應的能力,隨后那些缺點便可以得到矯正。
野心,習練的動力
我曾經說過:瑜伽消除了我的野心。但這句話讓很多人誤解,認為野心的確使人痛苦,但如果沒有野心又如何取得精進習練的動力呢?
我想,他們并沒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。野心乃是行動的基石。如果我們開始練習瑜伽是為了某種野心,一旦修成,為何還再造其它野心繼續練習?當你成為行者,即初步的目標得到實現時,我們需要保持思想的開明,并隨時準備接受修行所指引的知識和經驗,而非一味練習,卻欲望不斷。由于瑜伽的指導需要,我談到了我的野心。你要明白的是,要想消除野心并非一日之功,只能通過經年累月的練習。
仁愛,生命的價值
每個人都在追問生命的價值,有的人看上去很快樂,但仍然在為這個問題所苦惱。比如我最近接到的一封信,他說:“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,周圍的朋友們很是羨慕我,但是我卻并不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快樂。人們都說,你整天這么高興還不滿足什么呢?但是,這種沒有意義的快樂總讓我感到深深的絕望,到底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呢?”
從來信中可以看出他是個外向的人。如今笑也有一個稱呼——笑瑜伽。讓我感到吃驚的是,他的問題這樣說道:“我總是保持笑容,我的朋友很是羨慕。”當他這樣發問的時候,這表明他這種外在的微笑可能看起來是率直的,但是他所使用的“羨慕”一詞表明他已經內在地擁有了這種品格。
知足和滿意之間還存在一定差別。生命的價值在于向所有人展現愛心,對那些缺乏快樂的人充滿同情之心,為那些心態更好的人感到由衷的快樂,只是對那些需要你富有建設性意見和指導,以改造罪惡的人,我們要心平氣和,或者說,無動于衷。如果他們有所精進,難道這不是生命的價值嗎?即便他們未能作出改變,那不值得你用生命作出嘗試嗎?這也是教你如何在生命中達到無執(non-attachment)的境界。因此生命的價值就是去活,并且過上“仁愛”的生活。
廣州悠季瑜伽
4000-020-639